深刻把握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講,能不能解決好作風問題,是衡量對馬克思主義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信念、對黨和人民忠誠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鞏固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成果,廣大黨員、干部要把黨性修養與作風建設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淬煉黨性、增強定力、提高覺悟,推動作風建設持續向好。
一、深刻把握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的豐富內涵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強調改進作風要舉一反三,透過作風看黨性,在解決作風問題的基礎上解決好黨性問題,等等。這些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作風問題的由來、根源和實質,為進一步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作風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質,體現的是黨性,起決定作用的也是黨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決定一個人如何的是品行,決定一名黨員如何的是黨性。”中國共產黨人的黨性,是黨的性質宗旨、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的具體體現,是黨員干部立身、立業、立言、立德的基石。黨性內化于心,作風外化于行。有什么樣的黨性,就有什么樣的作風表現。內心凈化、志向高遠,自然會自覺保持優良作風。反之,動搖了信仰、背離了宗旨、丟掉了黨性,作風上必然會出問題。黨員干部只有經常修煉共產黨人的“心學”,把錘煉黨性、提高思想覺悟作為終身課題,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不斷強黨性、提覺悟、升境界,讓改進作風的過程成為為大公、守大義、求大我的過程,才能以堅強黨性鍛造優良作風,以作風建設新成效推動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從而使我們黨永遠贏得人民群眾信任和擁護。
衡量黨性強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作風問題上,起決定作用的是黨性,衡量黨性強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公、私二字,檢驗作風。在公與私之間如何取舍,照見共產黨人的信仰。毛澤東同志為自己定下三條原則:戀親,但不為親徇私;念舊,但不為舊謀利;濟親,但不以公濟私。作為共產黨員,只有廉潔公正、摒棄私心,才能真正用好手中的權力,為民謀福祉、為國謀未來。作風問題,很多是因公私關系沒有擺正產生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說到底,是與理想信念不堅定、不牢固聯系在一起的。幾頓飯、幾瓶酒、幾張卡,看似小事小節,但都關涉公私大原則,里面都有黨性大道理。作為黨的干部,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要誠心誠意為黨和人民事業奮斗,就是要講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這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總開關”問題。“總開關”問題沒有解決好,這樣那樣的出軌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難免;解決好了,才能擁有堅定的黨性,才能把群眾裝在心里,才能干干凈凈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大賢秉高鑒,公燭無私光。”只有時時以公、私二字為標尺,不為私欲所動、不為私利所惑、不為私情所困,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自覺做到履行職責為公、行使權力為民,才能不斷改進作風,永葆黨性純潔。
在解決作風問題的基礎上解決好黨性問題。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作風問題的思想根源在于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薄、價值觀念扭曲、紀律意識松弛。形式主義根源是政績觀錯位、責任心缺失;官僚主義根源是官本位思想嚴重、權力觀扭曲;享樂主義根源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正確,拈輕怕重,貪圖安逸,追求感官享受;奢靡之風根源是思想墮落、物欲膨脹,燈紅酒綠,紙醉金迷。從根本上說,都是違背黨的性質宗旨、忘記黨的初心使命。因此,改進作風不能簡單就事論事,而是要舉一反三,透過作風看黨性,在解決作風問題的基礎上解決好黨性問題。只有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等突出問題抓起,聚焦作風建設持之以恒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抓住管黨治黨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真正從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二、始終抓住黨性這個根本問題是黨的作風建設的寶貴經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作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自成立之日起,我們黨就高度重視作風建設,始終抓住黨性這個作風建設的根本問題,引導黨員、干部加強黨性鍛煉、堅定理想信念,筑牢作風建設根基,形成和積累了寶貴的歷史經驗。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規定申請入黨者必須是“承認本黨黨綱和政策,并愿成為忠實的黨員者”,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保持黨的無產階級先鋒隊性質。黨的二大通過的《關于共產黨的組織章程決議案》,要求“無論何時何地,個個黨員的言論,必須是黨的言論,個個黨員的活動,必須是黨的活動”。1929年12月召開的古田會議確立了思想建黨原則,強調開展思想教育,提高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糾正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和不良作風。1939年7月,劉少奇同志作了《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的演講,將培育優良作風和增強黨性結合起來,強調共產黨員“要有堅持黨內團結、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遵守紀律的修養;要有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的修養;要有善于聯系群眾的修養”。1941年7月,中央政治局通過了建黨以來第一份以增強黨性為主題的文件《中共中央關于增強黨性的決定》,批評少數黨員干部違反黨性的錯誤傾向,提出培育大公無私、忠實樸素、埋頭苦干、眼睛向下、實事求是、力戒驕傲、力戒膚淺的作風。在延安整風運動中,《中共中央關于增強黨性的決定》成為整風學習的必讀文件之一,對黨的作風建設產生深遠影響。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開展整風整黨運動,推動作風建設深入發展。1951年開展的整黨運動,圍繞“增強黨性”開展作風建設,要求“整黨工作必須與‘三反’運動相結合,在‘三反’運動的基礎上,進行黨員八項標準的教育”,以便“使所有黨員明白做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1957年4月,黨中央發出《關于整風運動的指示》,以反對官僚主義、宗派主義、主觀主義為主要內容,目的是加強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使他們能夠養成優良作風。針對那些弄虛作假、瞞上欺下的歪風邪氣,劉少奇同志指出:“這種極端惡劣的作風,不但是同我們黨的實事求是的作風不相容,也不止是黨性不純的表現,而且是丟掉了共產黨人應該有的忠誠老實的態度,是喪失黨性的表現。”這一時期,我們在全黨進行思想、政治、作風、紀律等方面教育,鞏固了黨的組織、錘煉了黨性,純潔了作風,推進了社會主義建設。
改革開放后,我們黨通過全面整黨和一系列集中性教育活動,勇于解決黨內存在的思想不純、政治不純、組織不純、作風不純等突出問題。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通過的《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就規范黨內政治生活提出十二個方面的要求,其中關于“堅持黨性,根絕派性”的規定,對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起到重要作用。黨的十二屆二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整黨的決定》,提出開展以“統一思想、整頓作風、加強紀律、純潔組織”為任務的整黨運動,提高黨員的思想政治覺悟,解決思想不純、作風不純等問題。20世紀90年代,黨中央推動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為主要內容的黨內教育活動,以提高理論學習和增強黨性鍛煉的自覺性為切入口,帶動全黨作風轉變。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提出“八個堅持、八個反對”,對加強作風建設作出全面部署,闡明了增強黨性是加強作風建設的根本要求。
新時代黨的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不同領域和不同方面,作風建設是其中的重要切入點和著力點。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之所以突出抓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從根本上說,是由我們黨的性質宗旨、初心使命決定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抓作風建設,就要返璞歸真、固本培元,重點突出堅定理想信念、踐行根本宗旨、加強道德修養。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是我們黨堅持黨的性質和宗旨、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法寶。習近平總書記把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比作解決黨內矛盾和問題的“金鑰匙”,廣大黨員、干部錘煉黨性的“大熔爐”,純潔黨風的“凈化器”,強調“有什么樣的黨內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樣的黨員、干部作風”,要把加強黨性鍛煉作為基礎性工作來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僅包含著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也貫穿著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品格、價值追求、精神境界、作風操守等重要要求。廣大黨員、干部要自覺用這一重要思想改造主觀世界,深刻領會這一重要思想關于堅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強黨性鍛煉等一系列要求,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三、深刻把握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的實踐要求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新征程上,我們必須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馳而不息加強黨的作風建設,以優良作風凝心聚力、干事創業,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堅強作風保障。
以堅定理想信念保持和發揚黨的優良作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理想信念是立黨興黨之基,也是黨員干部安身立命之本”。保持和發揚黨的優良作風,堅定理想信念是根本。黨員、干部要自覺做黨的創新理論的篤信篤行者,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不斷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帶頭堅定理想信念,從理想信念中獲得察大勢、應變局、觀未來的指路明燈,獲得奮斗不止、精進不怠的動力源泉,獲得辨別是非、廓清迷霧的政治慧眼,獲得抵御侵蝕、防止蛻變的強大抗體。經常進行思想政治體檢,同黨中央要求“對標”,拿黨章黨規“掃描”,用人民群眾新期待“透視”,同先輩先烈、先進典型“對照”,不斷叩問初心、守護初心,不斷堅守使命、擔當使命,始終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強化自我修煉、加強自我約束、持續自我改造,勤撣“思想塵”、多思“貪欲害”、常破“心中賊”。
以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純潔黨風。推進作風建設要把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擺在重要位置,嚴格執行《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教育引導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在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中養正氣、祛邪氣、固根本。遵循“團結—批評—團結”的方針,高質量開好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全體黨員無論黨齡長短、職務高低、貢獻大小,在黨章黨規黨紀面前一律平等,要堅決脫去“隱身衣”、捅破“窗戶紙”,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武器,把自己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對照檢視出來的問題進行黨性分析,做到見人見事見思想,著力從思想根源上解決問題,持續凈化黨內政治生態。不折不扣地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制度,通過制度化、常態化的學習研討和民主議事,常念遵規守紀、干凈干事的“緊箍咒”。
以自我革命精神改進作風、淬煉黨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同志要把老一輩革命家和共產黨人留下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傳承好發揚好,勇于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和反復性,必須堅持以嚴的基調強化正風肅紀。一方面要“咬定青山不放松”,重點糾治阻礙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精準畫像、靶向施治;緊盯群眾深惡痛絕的享樂主義、奢靡之風,露頭就打、反復敲打。另一方面要“打破砂鍋問到底”,善于從作風問題的表象透視其政治危害,從思想和利益的根源上深挖病根;勇于攻克體制機制層面的頑瘴痼疾,堵塞滋長不正之風的漏洞。同時,嚴格執行黨的紀律,準確運用“四種形態”,實事求是、毋枉毋縱,抓早抓小、防微杜漸,把從嚴管理監督和鼓勵擔當作為統一起來,使黨員、干部在遵規守紀中改革創新、干事創業。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從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黨性覺悟,增強拒腐防變能力,涵養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把中央八項規定作為鐵規矩、硬杠杠,鍥而不舍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對違反制度規定踩“紅線”、闖“雷區”的,堅持零容忍,發現一起就堅決查處一起,使紀律真正成為帶電的高壓線。鞏固拓展黨紀學習教育成果,建立常態化長效化的紀律教育機制,引導黨員、干部學紀知紀明紀守紀,自覺把他律轉化為自律,內化為日用而不覺的言行準則。
(作者:北京郵電大學黨委書記)